這段期間最大的一項突破莫過於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應用,輝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就是例子。經此一役,mRNA技術找到了實戰契機,而且取得成功,這如同為醫學界擲下一顆震撼彈,激發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這門技術在其他保健範疇的可能性。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官方網站資料,全球目前有多達98項臨床試驗都是以mRNA技術融入治療方案為前提,長遠而言,從個人化癌症疫苗,到治療囊狀纖維化症(cystic fibrosis)等罕見危疾的藥物,都有望出現數十年來都未見過的曙光。
因為疫症而超速誕生的研究項目豈止mRNA疫苗,亦延伸至醫學專業之外。由於早前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經由氣溶膠(aerosol)傳播,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室內空氣質素突然成為了大眾熱話,室內通風及樓宇設計也乘勢迎來改革。(為致力保持室內空氣潔淨,太古坊的辦公樓均配備空氣監測設備,請按此了解詳情)
改善樓宇通風及更新換氣系統,對防止「超級傳播」至關重要。在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統籌健康建築課程的Joseph Allen教授在最新一期《國會山報》指出,優質空氣不僅有助我們免受新冠病毒入侵,在任何時候也有百利而無一害:「維持良好的室內空氣質素,可促進員工的認知功能,對公司業績有最根本的影響。」
除了上述種種,醫學測試也是受疫情驅動的科研項目,而隨著測試方法變得越來越簡單、快捷、便宜和普及,這大概會成為我們在後疫症時代「戒不掉」的生活習慣。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價錢實惠的快速血液測試,驗血者是否已接種新冠疫苗,在幾分鐘內就能一目了然,針對機場和體育場館的龐大檢測需求,這項發明的實用性無容置疑。因今次疫情應運而生的各種新型測試技術,並非侷限於應付新冠病毒或其他傳染病,國際醫療保健集團基立福(Grifols)旗下的生物科技公司Araclon Biotech正在著手研究以驗血方式鑑定阿茲海默症先兆。
一系列醫學上和科技上的突破,為人類生活呈現美好憧憬,若蔓延全球的病毒真的為我們帶來啟示,其中之一肯定是我們應該如何創造更公平的社會——既然藥物能拯救生命,確保疫苗和醫療科技並非富人或富裕國家專利,而是任何人都有權享用的資源,實在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