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與殖民主義
率性無忌的少年記者腳蹤處處,但觸及的歷史問題,尤其早期歷險旅程連帶的歷史事件,就極富爭議。儼如1930至1940年代發生在歐洲的情況,丁丁的漫畫世界似乎也充斥著某種意識形態,具體地反映出殖民思想,例如《丁丁在蘇聯》,主人翁致力揭發不義,跟共產主義抗爭;又在《藍蓮花》聯手對抗在日本的帝國主義者;亦在《奧托卡王的權杖》奮勇作戰為保衛虛構小國西爾達維亞。
埃爾熱最具爭議的作品《丁丁在剛果》,讓人覺得有人企圖利用流行文化去統一一個被割裂的國家,而且也在顯示比利時作為宗主國對殖民地剛果的統治實力 。剛果由1885年起成為比利時殖民地截至1960年獨立為止。
無疑,用現代的認知框架去解讀當時殖民主義的種種行徑,難免揭露許多叫人不安的事實。作者想設法彌補,於《丁丁在剛果》刊行第二版時,除去剛果是比利時殖民地的字眼,示意對這個國家的態度轉變。
據悉埃爾熱也悔不當初,自覺「少年氣盛」,沒有深謀遠慮,讓首兩部作品無論在字裡行間或意象上都充斥著各種社會情緒。無論如何,漫畫家的作品仍然是社會歷史學家彌足珍貴的研究文獻,也是比利時社會大氣候的溫度計,也讓人窺見殖民意識盛行的一隅以及通向後殖民時代的種種藩籬。
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聯同埃爾熱博物館呈獻《丁丁的世界》展覽,11月17日至12月10日逢星期三至日假全新ArtisTree開放。由於展覽深受大眾歡迎, 12月11日至12月26日期間,展覽將每天開放。
追蹤@artistreehk的Instagram專頁,隨時留意#tintin_Artistree的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