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ARTISTREE

丁丁迷你系列︰丁丁與國際大事

<
撰文︰ Amanda Sheppard
 

丁丁與政治角力



埃爾熱的丁丁世界,虛實並重,藉小記者的角色反映當時周遭發生的國際大事。丁丁歷險的故事率先在一份天主教報章《二十世紀報》公開連載,故事取向多少也受宗教因素影響,而反布爾什維克的政治情緒於首個作品《丁丁在蘇聯》中表露無遺。


丁丁的政治軌跡隨著二次大戰發生的種種事件而跌宕。作品《黑島》中那無法無天的德國納粹黨羽米勒醫生,以及《奧托卡王的權杖》歹角墨索拉的合成名字,都在影射兩國的獨裁領袖,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國的希特拉,從中表現對法西斯主義的恐懼。


漫畫家在執筆繪畫《奧托卡王的權杖》時,適逢意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便虛構了一個小國西爾達維亞來創作;據聞作者更遊說出版人伺機發行該故事,以緊貼這場軍事行動。


1940年代出現一個截然不同的局面。埃爾熱把丁丁的故事改由支持納粹的《晚報》轉載。從此,作者和故事主人翁也不再強調個人的意識形態。《金螯蟹》的情節編排就讓少年記者逃出歐洲踏足非洲撒哈拉;當丁丁要重返歐洲大陸,作者就把故事從時間線抽離,正如作品《獨角獸號的秘密》一樣。如此一個處理手法和對應國際事件的本身,也足見二次大戰後隱世逃遁的心路歷程。

“率性無忌的少年記者腳蹤處處,但觸及的歷史問題就極富爭議。 ”

丁丁與殖民主義



率性無忌的少年記者腳蹤處處,但觸及的歷史問題,尤其早期歷險旅程連帶的歷史事件,就極富爭議。儼如1930至1940年代發生在歐洲的情況,丁丁的漫畫世界似乎也充斥著某種意識形態,具體地反映出殖民思想,例如《丁丁在蘇聯》,主人翁致力揭發不義,跟共產主義抗爭;又在《藍蓮花》聯手對抗在日本的帝國主義者;亦在《奧托卡王的權杖》奮勇作戰為保衛虛構小國西爾達維亞。


埃爾熱最具爭議的作品《丁丁在剛果》,讓人覺得有人企圖利用流行文化去統一一個被割裂的國家,而且也在顯示比利時作為宗主國對殖民地剛果的統治實力 。剛果由1885年起成為比利時殖民地截至1960年獨立為止。


無疑,用現代的認知框架去解讀當時殖民主義的種種行徑,難免揭露許多叫人不安的事實。作者想設法彌補,於《丁丁在剛果》刊行第二版時,除去剛果是比利時殖民地的字眼,示意對這個國家的態度轉變。


據悉埃爾熱也悔不當初,自覺「少年氣盛」,沒有深謀遠慮,讓首兩部作品無論在字裡行間或意象上都充斥著各種社會情緒。無論如何,漫畫家的作品仍然是社會歷史學家彌足珍貴的研究文獻,也是比利時社會大氣候的溫度計,也讓人窺見殖民意識盛行的一隅以及通向後殖民時代的種種藩籬。


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聯同埃爾熱博物館呈獻《丁丁的世界》展覽,11月17日至12月10日逢星期三至日假全新ArtisTree開放。由於展覽深受大眾歡迎, 12月11日至12月26日期間,展覽將每天開放。

詳情請瀏覽網站上的丁丁展覽專頁。


追蹤@artistreehk的Instagram專頁,隨時留意#tintin_Artistree的活動資訊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