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師,今天有機會與你對談實在很高興。在我們了解你這次悉心設計的旅程之前,先談談近年經常有人提到「身心健康」一詞,你認為原因何在?
我想這個意念不只是近年才興起,在過去數百年歷史,大家一直也有關注到身心健康。只是現今年代資訊發達,我們很容易得悉健康生活的知識,亦會主動透過閱讀、參加講座等方法尋找資訊,令這個題目方興未艾。
這是一個好現象,對吧?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著重跟隨他人的指示,但其實大家應該重拾自主權,自己選擇何時需要停一停,稍歇安靜五分鐘。而重點是,你能否付諸實行?所以我希望向大家展示,達致身心健康的方法,實在較想像中來得簡單。
現今,如果事情得不到即時效果,我們便寧願坐視不動。有時候又會很功利,要求付出後必定要有收穫。
我們的確忽略了生命的節奏。要達到身心平衡,並非只是盲目追求結果,正確是尋求停頓下來的喘息空間。在大都會工作的人,總是不停追趕競賽,把身體視為一個機器及工具,往往遺忘了善待自己。我經常強調的停頓,是指要懂得欣賞生命的起伏,高低有時,學習從低潮再起,生命才會精彩圓滿。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生命節奏和平衡。
我們應該如何達致身心健康?
我常言道,即使只是喝水、或是仰首看天,也可以是修行過程。如果你立志修練身心,首先便是進一步了解自己,從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
很多人早前都參加了「頌缽聲音之旅」(Sounditation Journey) 以踏出第一步。
對,活動反應熱烈。顧名思義,「頌缽靜心」(Sounditation)是透過聲音(Sound)令人處於靜心(Meditation)狀態,並從中去除「我」—「Me」,才可以與周遭事物連結融合。我們設計了為時45分鐘的旅程,旨在喚醒五感,在繁忙工作中稍作停頓。
這次旅程難得地結合視覺藝術、聲音和靜心,真的是一次難以言喻的感官體驗。
你可知道以往的劇場是療癒的地方?我就是希望借助劇場的空間,重新徹底塑造ArtisTree,喚醒大家的本能感官。
我們九成的感官也是視覺至上,以美學吸引大眾投入了解。我在舞台設計已有20多年經驗,製作了逾300場表演,因此深諳需要借助悅目而實在的建築和設計吸引觀眾。但舞台結構從來都不是重點,最重要是觀眾透過這個空間深入觀察自己。
你在「頌缽聲音之旅」運用了甚麼設計元素?
我採用昏暗光線、投影和自己拍攝的香港影片,同時利用基本的圖形和簡潔的線條,在ArtisTree營造一個舒適空間,舞台正中設有一面銅鏡,代表(在旅程中)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牆上的圓形和線條也與頌缽和敲棒的形狀互相輝映,一切細節也帶出整體的感官體驗,準備展開旅程。
其實說到底,空間的設計最在乎的還是參加者,他們的存在和能量圓滿了這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