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利特給20世紀藝壇帶來重大衝擊,於他在世時及逝世後影響一樣深遠。他早期受同儕如作家安德列.布勒東(André Breton)的作品所感染,活躍於超現實主義圈子中。安德列是超現實主義圈子的看守者,是他接納馬格利特融入其中的。然而,事業穩步發展後,馬格利特便跟其他比利時當代藝術家自立門戶,1946年打著「陽光下的超現實主義」旗幟,走輕鬆、明朗及柔和的路線,企圖抗衡傳統超現實主義(源自達達主義薰陶下)那股黯淡、消沉的抽象形式,一洗二次大戰後比利時和超現實主義較為常見陰鬱的悲觀主義色彩。
馬格利特的作風破格奇詭,擅於運用「陽光下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去對應刻板的生活常態,令出現在突如奇來場景中的尋常事物顯得脫胎換骨,他訂立了難解的哲學謎題,提出了似是而非的論點和令人驚嘆的主張。這種改變日常事物無趣乏味的藝術手腕,歌頌平凡的神秘之處,以及對消費主義的批判,尤其吸引普普藝術家諸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和約翰.巴爾代薩里(John Baldessari)的青睞,他們均受到馬格利特那清晰簡潔、意象橫生、寓意深遠的手法所啟發,馬格利特的藝術主張甚至預示著簡約主義和概念藝術等運動的出現。
這位藝術大師其中最名聞遐邇的作品,就是1951年為比利時一間賭場創作的壁畫。隨後,類似的藝術項目邀約接踵而至,他的作品遍佈全國各地。1960年代中期,他接連在紐約舉辦展覽,當中包括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個人作品。馬格利特在1963年患上胰臟癌,但這無阻他四出外訪,繼續繪畫,直到1967年病逝為止。
今天,馬格利特的作品依然舉足輕重,許多人仍不斷反覆探索這位藝術大師如何表達及重新表達20世紀視覺文化。他遺留下來的傑作啟發了無數新一代藝術家;他與眾不同的超現實手法,深受力求變革的當代藝術倡議者歡迎,畢竟他們也想從一成不變的日常中求突破。馬格利特曾說過︰「藝術令人想要解開謎團,沒有謎團,世界也不復存在。」這句話概括了這位大師的藝術取態。
在全新ArtisTree參觀《雷內·馬格利特:影像透視 – 照片與錄像》展覽時,不妨思考以下問題
- 馬格利特的作品有哪些元素影響了後起的藝術運動?
- 你認為這位藝術大師採用的主題和風格帶來什麼影響?從各項展品當中是否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主題?
全新ArtisTree與藝術圖書出版商Ludion聯同比利時馬格利特基金會攜手呈獻《雷內·馬格利特影像透視 – 照片與錄像》展覽。
展期:2018年1月19日至2月19日
詳情請瀏覽藝術節目專頁。
追蹤@artistreehk的Instagram專頁,隨時留意#Magritte_Artistree的活動資訊
Credit: René Magritte and The Barbarian (Le Barbare), London Gallery, London, 1938
Private collection, Courtesy Brachot Gallery, Bruss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