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ARTISTREE

先鋒引領未來:聚焦3位本地女性藝術家

<

自19世紀,女性一直被視爲「弱勢群體」,被普遍認為該待在家中打理家頭細務。時至今日,現代女性在各界企業擔任領導者的角色,甚至出任一國元首治理國家。那麼,女性在藝術界的地位又有何變化?我們訪問了三位本地女性藝術創作者,了解她們如何看待性別平等的發展和挑戰,並分享她們對於爭取藝術界兩性平等的展望。

陳頌瑛
現為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資深表演者、製作人及策展人。

“女性可以藉着藝術發聲。”

「女性的聲音絕對值得被重視,所以我們在培育下一代女性藝術創作者時,積極鼓勵她們運用藝術才華,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在日常培訓中,我們往往過於著重技巧的訓練,卻因而忽略表演者背後的真實想法,但其實我們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尋找自己獨特的聲音。作為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備強韌的適應力,我們的課程提供多元的訓練項目,當中亦有教授許多業內的專業知識和相關背景,讓學生了解作為女性表演者應有的權利,以及如何在這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保護自己。而在#MeToo運動後,此課程變得尤為重要。

在演藝行業中,經常看到男性擔任領導角色,例如編舞、製作人、導演及策展人。反觀女性領導人的數量相對較少,她們需要在人生不同階段兼顧多重身份—母親、妻子、藝術家等,導致難以在事業成就與個人生活之間作出取捨。如果女性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便需要在生活各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援。

我很慶幸在人生路上遇到不少女性榜樣,深受她們的啟發。王仁曼是我的第一任芭蕾舞導師,她教會我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在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Susan Street是我在香港演藝學院的前輩,她以身作則,讓我明白教育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作為女性,我們需要互相學習,互相扶持。隨著世界能包容更多不同的聲音,我認為要一個好的女性領袖,同時需要是一位好的聆聽者。」

張寶華
專欄作家、作家、藝術家。擁有20年新聞工作經驗,目前正進修於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系課程。

“我們不應被性別角色定型。”
「許多年前,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但時至今日,我們不應被性別角色定型。」

「幾個世紀以來,男性一直主導藝術界。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著作《觀看的方式》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書中寫道女性必須裸體才能進入博物館,所指的是藝術史上大量經典作品均以女性裸體肖像為題材。因為大多數作品都是以男性的角度來描繪女性,而在當年社會主流意識中,男士眼中「理想」的女士應該是性感、美麗和溫柔的,有些女性甚至會以同樣的方式審視自己,但事實上藝術界不應缺乏女性的聲音。

時移世易,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女性的地位不斷上升,變得更具影響力,並開始擔任不同要職。在藝術界,亦有越來越多女權主義藝術家湧現 ,其中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是我最欣賞的藝術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不受限制,會以肥胖及不「性感」的身段呈現於觀眾眼前,她筆下的女性被賦予獨立的人格,而非被物化成滿足性慾的對象,她的作品能夠讓女性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自己。

我的母親曾說過:『這個世界有兩種人,贏家和輸家,而非男人和女人。』母親的話造就了我無懼挑戰的性格,在追求夢想時,不應被性別所限制。我才剛開始展開我的藝術創作旅程,在五月我將首次策劃一個藝術展覽,希望藉着這個經歷啟發更多年輕女性去大膽追夢,鼓勵她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黃馨
獨立策展人、PMQ創意顧問
“女性藝術創作者應共同捍衞藝術多樣性及包容性。”

「過往,女性主要擔當背後支援的角色,協助男性同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為他們的成就歡呼。女性常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甚至被喻為「花瓶」,但隨著越來越多女性藝術家受到關注和獲得成就,如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和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她們的出現提升了女性藝術家在國際藝壇的影響力,改善了這男性主導社會中性別平等的問題。

像我這樣的女性策展人,除了要具備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更要支持藝術多樣性及包容性,同時亦需要推動新興藝術形式的發展。

儘管香港藝壇對女性藝術家的支持不懈,但我認為時至今日女士仍受到刻板思維模式的掣肘,如在年齡及外貌方面。我希望將來能夠看到藝術界有更多勇敢的年輕女性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直面挑戰。

在工作時,我不會對自己的性別有所顧慮。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下定決心和相信自己,才能在工作中盡展潛能。我經常將Coco Chanel的一句語錄銘記於心:『若想成為無可取代的人,就必須與眾不同。』」

 

想要了解藝術界最新動態?點擊此處,了解2021年的最新藝術趨勢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