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優養生息

以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擺脫焦慮

<
一年前誰也想不到會爆發全球大流行的疫症,全世界有一半人需要居家隔離。就像人生一樣,無法預測,超出我們的控制範圍,而要處理前景不明朗引起的焦慮情緒,方法因人而異。我們請來精神科醫生兼Mind HK顧問黃瑋妍醫生,分享適合不同性格的舒緩焦慮之法。

焦慮︰怎樣才算過度?

識別焦慮症狀,是戰勝焦慮的第一步。面對意料之外的狀況時,感到焦慮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焦慮情緒影響你的日常生活,例如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那便是一個警號。黃醫生表示︰「焦慮症會全面地影響身心,從身體知覺、思想以至情緒和行為。」

想想自己是否感到坐立不安,比平常更疲倦?有沒有出現肚痛及腹部不適等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留意到自己有任何強迫性的行為,如過度洗手嗎?又或者總是想著「萬一」?黃醫生建議︰「如出現上述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便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若情況輕微,則可嘗試以下適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方法,以減緩焦慮心情的影響。

內向一族:放鬆點吧

內向者喜歡留在內心的世界。黃醫生表示︰「性格內向的人士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沉思,感到焦慮時大多不形於色。」因此旁人較難察覺他們需要協助;另一方面,內向者亦對向別人求助感到難於啟齒。

黃醫生說︰「即使是性格內向的人,也可透過與人交際來減壓。」但這不代表你要強迫自己融入人群。其實與一位摰友促膝長談已有幫助,既能讓你抒發感受,又不會因面對人群而感到不勝負荷。話雖如此,抽時間與自己相處亦十分重要。黃醫生建議︰「內向的人享受獨處的時光,亦需要一個簡約及較少外來刺激的環境來重拾狀態,佈置簡單的家中一隅便最適合不過。寫日記亦能助你避免胡思亂想。」

外向一族:積極連繫!

外向者天性喜歡群體生活,似乎更容易組織支援網絡,但黃醫生則指出另一個情況,「他們較不能接受被人拒絕」。換句話說,你在聚會中或會覺得有責任要帶動氣氛,令大家樂在其中,這反而為自己徒添壓力。現時大家仍需保持社交距離,亦令外向者更易感到焦慮。

黃醫生表示︰「比起保持社交距離,倒不如說是保持實體距離,畢竟我們仍然可以交流,要避免的只是身體接觸。外向者需要透過集體活動來排壓,因此即使不能外出,以其他方式與人聯繫對你亦有幫助。」外向一族不妨發掘連繫親朋友好的新方法。你可以不時致電他們聊天,甚至在網上開個虛擬派對,以新穎但同樣窩心的方式,感受與大家同在。她補充道︰「只需謹記你無需肩負主持大局或娛樂大家的責任。」

有沒有人人都適用的方法?

無論你性格如何,應對不確定因素的要訣在於別杞人憂天。黃醫生表示︰「對大家都有效的方法包括保持充足睡眠、飲食健康和勤做運動,聽來像老生常談,但確實行之有效。」

此外,靜觀練習亦證實能有效消除焦慮情緒,讓人面對不確定情況時平靜下來。黃醫生建議︰「『Lazy 8』呼吸法是我最喜歡的靜觀練習之一。」幻想一個無限符號﹙像橫向的「8」字﹚,由中間開始,勾勒「8」字左邊時吸氣,到另一邊時呼氣。她解釋道︰「這是一種安神練習,有助我們從交感神經系統 ﹙即身體面對壓力時自然而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轉換成副交感神經系統,後者必須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運作。」

說到底,沒有人完完全全只屬於某一種「類型」的人格。黃醫生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夾雜著不同的人格類型。面對不確定因素時,我們可以向內探索較弱的一面,即外向者的內向特質,反之亦然。」


想嘗試更多消除焦慮的方法?不妨在家佈置放鬆身心的空間,然後進行靜觀練習,讓自己保持平靜。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