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17及18世紀的油畫如何啟發威爾斯國家舞蹈團的《Folk》

2017年6月23日

17及18世紀的油畫如何啟發威爾斯國家舞蹈團的《Folk》

 
現代舞沒有固定的韻律,可以天馬行空自由發揮,或以含糊想像的形態演繹,因此總是被歸類為抽象表現形式的藝術。然而威爾斯國家舞蹈團藝術總監Caroline Finn為首個創作舞劇尋找靈感時,卻選擇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覺藝術:17及18世紀的油畫。

 

她說:「一幅畫作內蘊藏了各個階層的人物和生活百態,從在最底部的乞丐到高高天空上的小天使;又或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圍桌而坐,當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年齡、階層,共冶一爐。我對這個意念非常著迷,所以打算在《Folk》重塑這種多元現象。」

為了實踐理念,Finn首先向表演者展示一系列的油畫,當中有眾多不同的群體,然後由他們鎖定自己感到特別吸引的人物。接著舞蹈員會根據所選人物的特色自行創作新的角色,同時決定這個角色的走路姿態及臉部神態。Finn會稍稍調整他們的動作,然後匯合所有角色,連貫為完整的故事,探討各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和彼此間的關係。


Finn解釋:「我很喜歡觀察不同的人,細看他們的奇怪行為和特性,以及他們在不同社會情境下的表現和反應。所以我決定創作一齣主要講述社會動態的舞劇,了解人們置身於群體中或獨處時的不同行為,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與某些人聯繫?又是什麼原因令他們排斥某個群體,這對他們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她以此為作品的主題理念,因此《Folk》開始時所有舞蹈員都凝住不動,就如她擷取靈感的油畫景象。當劇作正式展開,舞蹈員陸續活過來,彼此交流,甚至開始操控對方,觀眾因此得悉每個角色的動機,以及他們在所居處的社會階級。


Finn表示:「我希望將似曾相識的真實社群和超現實的虛幻場景交互呈現,而角色置身其中,從而模糊了夢幻和現實的界線,形成一個不能立即識別或辨認的世界,但大家又可以在某程度上產生共鳴。」她能夠成功營造這種氣氛,部分原因有賴台上那棵倒掛的大樹,不但提供一個實物讓角色可以在表演期間把具象徵意義的物件掛在樹上,同時也藉著大樹譬喻了社會的現況。

 

於6月24及25日演出的《Animatorium》及《Folk》門票已經全部派發完。請密切留意太古坊網站及Facebook專頁,獲取更多ArtisTree節目的精采預告片段、幕後花絮及獨家專訪。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