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自由看 @ 太古坊」:Antony Hamilton與你分享人類與機械的對話

2017年10月20日

撰文:Amanda Sheppard



讓身體準確地模仿電子樂器的節拍舞動,相信是鮮少人會選擇的舞蹈形式。但是Antony Hamilton與Alisdair Macindoe即將在全新ArtisTree挑戰自己,呈獻「自由看 @ 太古坊」最新節目《會》,探索人體動作是否能追得上機械化的節拍。


 
於2015年3月在墨爾本首度公演的《會》,是Hamilton及Macindoe的心血結晶。兩人都是經過傳統舞蹈訓練的舞者兼編舞家,Macindoe更是一名舞技超群的popping 舞者。Popping是源自hip hop的街舞分支,舞者隨著音樂旋律收縮及放鬆肌肉並舞動身體是其招牌動作。在科技急遽發展的年代,popping迅速在當代舞蹈中搶下重要席位,但科技的發展及限制始終是一個未知之數,《會》探討的正好是這個未知領域。

我們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人工』及『天然』這兩個對立的概念。

Hamilton創作《會》的靈感來自21世紀哲學家John Gray,他主要探討思想的歷史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會》更成為Hamilton深入研究編舞及身體語彙的起點。這個舞蹈製作藉由展示人類與科技的互動來探討複雜的肢體律動及人體極限。節目還透過解析人類(高高在上)支配世界的階級觀念,探討人類與環境的關係。Hamilton說:「我們演繹人類失去支配權,並受到機械物件制衡的情景,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人工』及『天然』這兩個對立的概念。」



表演一開始,觀眾可以看到兩位舞者被64部「機器」團團包圍。小巧卻簡陋的樂器奏出的旋律,就是整場演出的配樂。這些樂器由電子發燒友Macindoe親手設計及製作,他的巧手匠心令整場演出更為生色。



乍看之下,《會》的舞台佈置出乎意料的複雜。但隨著演出的進行,觀眾會發現這是一場細心編排及執行的精彩製作:舞台上擺滿了機械化樂器,兩位舞者隨著他們編排的「pops」舞步做出機械化動作。在機械化節奏的帶動下,Hamilton及Macindoe精準地模仿節拍舞動身體,動作一絲不苟。兩人合作無間的舞蹈動作,令台下的觀眾為之著迷。



Hamilton語氣肯定地表示,人體的能力有其極限,將之與機器相比,萬無一失的機器確實佔上風。「我們的創作帶有敵托邦的意味,並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人類地位日漸下降這件事。」Hamilton在舞台上營造一種景況:人類的地位不再高超 ,而是與機器平起平坐。



Hamilton和Macindoe最初的創作意念,是將《會》製作成一場無聲的演出。但是隨著編舞及節目編排漸趨明朗化,兩人逐漸意識到音樂的重要性。由於編舞的過程中必須要數拍子,聲音便顯得更其必要性;特製的敲擊樂器發出的簡單聲響,幻化成意想不到的跳耀旋律,成為帶動舞蹈的節拍。Hamilton說:「持續不斷的節拍,帶動身體模仿節奏、停頓、拍子及強弱變化做出不同動作。利用身體去探究複雜的節奏結構,是我們最感興趣的領域。」



《會》集合表演藝術、當代舞蹈及聲音裝置藝術等多種元素。從主題上來說,它所表達的清晰意念鼓勵觀眾反思以下議題:人類在當今持續發展的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人類與大自然漸行漸遠的景況,以及人類與機器的對話⋯⋯



《會》
11 月4至5日於太古坊ArtisTree公演
詳情請見節目表 ;門票現正在Ticketflap公開發售。


請於Instagram密切關注@artistreehk,並留意#FreespaceatTaikooPlace精彩花絮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