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獅子雄心:《舞・師》的演員心聲

2017年6月28日

撰文:Paul Kay

 
在香港的新界區,到處可見外表看來飽受風雨侵蝕的貨倉,而在其中一座破舊房子上層的窗戶,傳來奇怪的聲音,可見屋內正進行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心驚膽顫地爬上樓梯,充滿節奏的聲音越來越響亮,最終來到偌大的工業空地,眼前頓時豁然開朗,放眼可見遠處盡頭有一個壯觀的黑色帳篷。

 

在高聳的金屬和布建築內,事情仍然非常怪異:一群穿上貼身緊身衣褲的人,隨著帶點催眠節拍的鼓聲繞圈跳躍;雜技人則全身亮白,站在油壓升降台徐徐升起,然後在屋樑上倒吊下來,儼如人肉鐘乳石。在遠處的角落,披著飄動的紅袍和戴上如公雞頭飾的人彈著鋼琴,在半露出骨架的琴中可見塞滿了鈸;而兩名紅衣舞蹈員則站在長椅邊緣搖搖欲墜,正顫危危地保持平衡。

 

我們是否遇上了如幻似真的神秘儀式?或者是進入另一個空間的入口?又或是大衛連治選址香港作為電影《迷離劫》系列的新場景?全部都不對,真相其實是:雖然情景詭異又離奇,但對融合不同風格的多媒體表演《舞・師》的演員來說,這不過是每天如常的綵排罷了。

 

《舞・師》以現代手法演繹中國舞獅藝術,把這項傳統技藝結合現代舞、雜技、功夫和前衛音樂。這是資深舞蹈家及編舞家楊春江的精心傑作,匯聚來自不同領域的表演者,攜手合力呈獻別開生面的演出。

 

楊春江正忙於指導這個不落俗套的創作,但仍偷空在休息時解釋:「我們的綵排都充滿實驗性質,經常充滿驚喜。傳統的舞獅文化本來已經是多元的表演藝術,包含雜耍、功夫、舞蹈和現場音樂,集各家之大成,因此必須找來具有不同才能的演員,合力創造出全新的現代版本。」

 

楊春江匯聚了多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參與,包括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舞蹈家和編舞師勞曉昕和Nataliia Bikmullina,以及空中雜技藝術家Rosa-Marie Schmid。音樂方面有資深音樂總監伍卓賢及格林美得獎鼓手小川慶太助陣,加上享負盛譽的服裝設計師吳里璐和新媒體及錄像設計師楊振業帶來優美的視覺享受,可說極盡視聽之娛。楊春江表示,作品的獨特之處,就是在於這些各擅勝場的人才互相影響,同時融會各家所長,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原創之作。他說:「《舞・師》的精髓是不同的元素彼此互動交流和衝擊,最重要的是,找出一種嶄新的表演藝術形式。」

 

這種突破傳統規範的形式,令演員和製作團隊大感興趣。演出者可以嘗試不同的動作和組合,大家也難掩興奮之情,從他們的說話中,亦可以完全感受各人對這個表演的投入和熱情。空中技藝專家Schmid說:「對我來說,這次演出糅合了不同的現實和分享。從一開始,我們可以慢慢認識對方,在真正展開創作過程之前互相了解,有助其後的齊心合作。」

 

獅藝教練鄭鑫洲則在綵排時看到不同專業的跨界合作及交流而有所啟發。他擁有超過20年的舞獅經驗,其中逾十年已是教練級,但他表示只要嘗試與其他表演者合作,便有可能令舞獅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他說:「我們每次綵排時,都拼發出獨特的效果,讓我深有所得。因為我與不同類別的舞台舞蹈員合作,因而做出了以往從未想過的動作。」

 

這種嶄新的嘗試亦涵蓋至《舞・師》的音樂。例如鋼琴經過改裝,部分琴鍵會打落敲擊樂上而非琴弦,並夾雜傳統的舞獅鼓樂及電子音樂。音樂總監伍卓賢說:「如果要我用一個詞語描述這次演出,我會說是『歷險』,因為當中包羅了很多不同的元素,拼發出不凡的化學作用。而最獨特的地方,是以即興方式拼湊成大量合作元素。過程因此非常刺激,因為未到最後一刻,大家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總括而言,《舞・師》是一趟邁向未知的迷人旅程,對觀眾如是,對演出者及團隊亦然。楊春江表示:「我希望觀眾不但對令人瞠目結舌的技藝如傳統的舞獅動作讚嘆有加,也同時欣賞和支持在全新舞台的嶄新製作,樂於享受一種全新的表演藝術形式。」



《舞・師》於2017年6月9日於ArtisTree首演。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