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楊嘉輝 :探索樂譜之旅

2018年3月22日
楊嘉輝直言:「樂譜的視覺形態總是令我深深著迷,因此我會花很多時間讓自己的樂譜看起來漂漂亮亮。即使已經寫完一半才出現錯誤,也不惜重頭再寫一遍。雖然十分費時,但我仍然樂此不疲。」


楊嘉輝在音樂方面的熱情有目共睹。身為香港最出色的多媒體藝術家之一,他大部份的作品都跟音樂識識相關,這與其教育背景亦一脈相承。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修讀作曲、並以作曲家身份闖蕩藝壇的他,透過創作探索了多個音樂題材,如環境聲音素描、話語的節奏及鐘聲的全球意義等;而樂譜更是他反覆鑽研的領域,亦是今次他與聲音掏腰包創辦人楊陽攜手策劃、於ArtisTree舉辦的展覽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之主題。


楊嘉輝對樂譜的鐘愛從音樂創作開始,其作品不但有圖像記譜,更以模版、顏色及文字製作聲音繪畫。「樂譜跟意識形態一樣,是一個代碼系統,會篩選內容、訂立界線並作出判斷。」


Liquid Borders (2012-2014)中,楊嘉輝收錄了香港邊境禁區的聲音,並將之轉化成圖像記譜。透過To Fanon (2015),他更故意把原創樂譜弄得「面目全非」,大膽示範了改變樂譜外觀及意義的可能性。仍在進行的For Whom the Bell Tolls則記錄了五大洲的鐘聲,在摒除其他聲音後,再將鐘聲抄錄成圖像記譜。


今次,楊嘉輝透過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樂譜。除了指示奏出的音樂外,樂譜本身更可供欣賞、細閱、感受與理解。展覽將展出36份記譜,涵蓋古典及當代作品,以呈現其演化過程,琳瑯滿目的展品相信會令大部份參觀者又驚又喜。「每提到樂譜,我們總會想起它功能性的一面。然而,我認為樂譜是一門藝術,擁有自成一格的美感。」楊嘉輝表示
樂譜除了記載音樂韻律外,更有屬於自己的節奏
這個「節奏」對他及聯合策展人楊陽來說意義重大。簡單而言,兩人希望透過樂譜帶出「音樂中有動態,動態中有音樂」的訊息。楊嘉輝認為:「你不但可在樂譜中看到音樂的軌跡,亦可一邊聽音樂一邊想像樂曲悠揚的畫面,更可在音樂家表演時用雙眼捕捉美妙音色的動向。相反,物理活動如舞蹈或物件留下的痕跡,其實蘊含著音樂節奏。只要將這兩個原則互相交錯,便會衍生出非常有趣的意念,亦是今次展覽想要探討的題材。」


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 Music at an Exhibition
2018年3月3至29日


詳情請瀏覽活動專頁
在Instagram追蹤@artistreehk #ListenwithYourEyes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