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太古坊熱話

東區街道名稱由來

<

撰文:譚晧焱

香港的街道如何得名?港島東區的許多街道均有著耐人尋味的典故,以下為你介紹當中最具特色的幾條街道。

糖廠街 ﹙圖1﹚
甜蜜回憶

你可能知道糖廠街就是太古坊對出、遊人熙來攘往的戶外空間,太古地產曾在此舉辦過「糖廠街市集」和「白色聖誕市集」等活動。其實在食肆進駐之前,太古煉糖廠及國光製漆廠便坐落於此,轉角處則是前可口可樂裝瓶廠,大約就是今天康橋大廈的所在地。當年,太古煉糖廠一度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單幢式煉糖廠,為煉糖業寫下輝煌的一頁。

七姊妹道 ﹙圖2及3﹚
姊妹同心

七姊妹道的來歷似乎與一個民間傳說有關。據聞當年曾有七位姊妹結義金蘭梳起不嫁,但是當三妹被家人逼婚,其餘六位姊妹決定堅守盟約,誓要共同進退,七人便相約投海自盡。當時七人的屍首未被尋獲,但海濱卻離奇地出現七塊大石頭,這個海邊奇觀因填海才消失。

渣華道 ﹙圖4及5﹚
印尼之窗

這條街道取名自印尼城市「爪哇」,因為當時設址於此的著名荷蘭皇家輪船公司曾開設往返爪哇、耶加達、香港和上海的航線。事實上,荷蘭移民早在此之前便已定居北角。1897年,荷蘭皇家蜆殼集團(即我們所熟悉的蜆殼油站)已在香港設立辦事處,聘請了許多福建人和東南亞裔人士。他們在北角住下來,帶旺區內成為蓬勃的商業地帶。在渣華道的街頭巷尾,不難找到一些由印尼人或印尼華僑開設的小店。位於馬寶道附近的50年老字號「天然椰子號」就是一例,這裡出售含豐富纖維的棕櫚心及城中有名的椰汁馬豆糕(每日只限供應25份!)。

英皇道 ﹙圖6及7﹚
皇家氣派

英皇道是東區的主要道路,連接北角及太古城,其面貌由1880年代至20世紀初不斷變遷,昔日的「筲箕灣道」原本貫通銅鑼灣至筲箕灣一帶,後來香港政府於1935年為了慶祝英皇喬治五世銀禧紀念大典,便將北角至太古城一段改名為「英皇道」。在二次大戰香港日治時期,英皇道亦曾短暫易命為「豐國通」,取其富國之道的意思。

船塢里 ﹙圖8及9﹚
海事歲月

顧名思義,船塢里記載著香港海運的光輝歲月,更確切地說,是見證著前太古船塢及工程公司的歷史。船塢里是當年船塢的西面入口,早年亦是鋼材的存放地。當年為了配合鄰近煉糖廠的營運發展,區內進行了佔地20英畝的填海計劃以興建船塢,填海所獲得的土地也就是今日位於山腳下的船塢里。往日喧囂嘈雜的船塢亦曾是數千名工人的家園,許多退休的老工人至今仍散居附近。時至今日,這個範圍已在太古地產的大力發展下蛻變成為繁華的商業樞紐,鄰近的太古城中心及商務酒店東隅更已成為著名地標。

引人入勝的又何止昔日東區的街角舊聞?不妨按瀏覽我們介紹的 5個東區歷史遺跡。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