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最佳的體驗。 More info


iCoDaCo體現協作的藝術

2018年8月16日

集體編排全新舞蹈作品,哪一個才是最關鍵的部份?作品概念?舞步?毅力?抑或全部都重要?


每個要素其實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就iCoDaCo而言,協作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參演的藝術家及監製皆身處於世界的不同角落。


我們與iCoDaCo成員進行深度對談,探討他們獨特的編舞方式、如何透過合作催生出最新節目衍變,以及8月在ArtisTree駐場表演時觀眾將扮演什麼角色。



協作之初 
第一步 :制定規則 (就是無需規則)

iCoDaCo瑞典籍聯合創辦人Israel Aloni表示:「我們希望由內到外顛覆[井井有條的傳統國際合作模式],藝術家之間互相交流,構築一個橫向民主架構,每個人的意見都得到尊重。這是一個革新的過程,參演的藝術家一起作出決策,相比以往只由一個人做決定,性質截然不同。」Aloni將由瑞典來港,參與ArtisTree 公開排練系列。


舞者之間的火花

Aloni說:「首先,參演的藝術家會展開對話,各自表達對集體編製舞蹈作品的想法。我們有相異之處,意見也不盡相同,而且大家從未一起合作過。」在幾個月的通訊過程中,舞蹈團須克服第一個挑戰:接受團隊的文化差異。

同樣來自瑞典的iCoDaCo聯合創辦人Lee Brummer表示:「協作過程雖然富挑戰性,但卻很正面。我們的母語不同,通訊訊息的長度及語調也有分別,因此造成了很多誤會,而且需要從團隊合作的角度去協商事情。」

來自威爾斯的監製Gwyn Emberton補充:「每個人回應對方、表達觀點的方式,以及彼此之間的化學作用,對作品的最終形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關係到演出的成敗。」

同樣出身自威爾斯的編舞家Eddie Ladd認為:「每天,我們對彼此都有全新的體會,推進著事情發展。」


舞者與觀眾的交會

透過公開排練,觀眾與藝術家可以就表演進行雙向審視,開拓了嶄新的合作方式。

香港節目監製王羨彤表示:「透過公開排練系列,藝術家可在創作初期接觸到觀眾,並讓他們參與其中。很多香港編舞家都不希望讓觀眾見到舞台上『不完整』、有瑕疵的表演,而公開排練恰好是完全相反的做法。觀眾不但可以看到舞蹈項目由最原始的階段漸漸成形的過程,也可看著編舞家你來我往、交流意見的場面。有些意念會融入表演中,有些則須調整剪裁,甚或不予採用。」


是次公開排練歡迎觀眾攜帶物件、音樂及食物進場,並邀請他們分享與「衍變」相關的故事,以表達對這個命題的看法。Aloni對觀眾及藝術家的互動亦有一番見解:「我們很重視與不同人士在知識、情感及現實層面上交流;[今次在ArtisTree駐場]能夠實現這種相會。觀眾無須令自己刻意投入,[其實],我們希望收集各式各樣的故事,為表演注入靈感。」


Emberton表示:「在香港駐場兩星期後,『衍變』仍未畫上句點。[觀眾]可繼續在網上留意節目的發展,創作過程不會間斷。」


巡迥各地

衍變將會在每位舞蹈團成員的祖國巡迥演出,並將於波蘭首演。試演的地點則選址香港。


Emberton表示:「跟身在遠方的人合作,可為節目傾注新動力,是一種創新的工作方式。」


Aloni表示:「對我們來說,最重是用身心去感受別人的想法,並非要拼湊一個完整的概念,或者在已經有前設的情況下去討論事情。作為來訪者,我們處於被動狀態,無法接觸到一些個人想法;因此,舞蹈團來到香港,必須邀請當地人進入我們的世界。」



在Instagram追蹤@artistreehk #ABiteofInspiration

立即下載
App Image

「TAIKOO PLACE」手機應用程式